
法治建设推动会计事业全面发展
——访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林启云
中国会计报记者陈奕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规范会计工作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会计法治建设和会计事业发展的里程碑。1985年,我国首部会计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正式迈入法治化轨道,此后历经1993年、1999年、2017年和2024年四次修改。
今年是会计法颁布实施40周年、新修改会计法实施一周年,值此特殊时间节点,财政部决定举办第四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大赛收官之际,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林启云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他表示,通过会计立法,党中央加强对我国会计工作的领导,会计工作受到普遍重视,会计职能得到有效发挥,会计事业持续有效发展。
一是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会计法明确了我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体制,构建了我国“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强调了我国会计制度的国家统一性,等等,推动我国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制度,形成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自2006年起发布并不断完善,包括1项基本准则、42项具体准则、18项准则解释等;政府会计准则采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包括1项基本准则、10项具体准则及2项应用指南、1项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7项准则解释等。同时,随着会计职能持续拓展,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化相关制度规范体系,并稳步推进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工作。
二是推动了会计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会计法奠定了会计工作的法律地位,指明了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为会计服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和机遇。在会计法的规范和指导下,会计行业服务品种不断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林启云举例说,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加强专业技术标准、职业道德标准、执业质量管理标准建设,推动会计师事务所一体化、品牌化、国际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成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专业力量。目前,全国共有超过1万家会计师事务所、10万名注册会计师,每年服务各类企事业单位达420万家。此外,有超过16万家代理记账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专业服务,成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支撑。
三是推动打造了人才素质过硬的会计队伍。会计人才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相应的职权和义务,对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建立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激发了会计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强规划引领、政策支持、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会计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他介绍,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厦门三家国家会计学院已累计培训高端会计人才约260万人次,其中注册会计师53万人次。目前全国通过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数超过1400万,广泛分布在各行业各领域。财政部于2005年正式启动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设置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国际化高端类等五类班型,累计招收60余个班,培养近3000名高端会计人才,成为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工程。
“总的来说,40年来,我国会计法治建设引领我国会计工作持续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有力推动会计事业全面发展新疆配资公司,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林启云总结道。
同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